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,婚姻幸福的人,都很会“聊天”。
举个例子,假如有两对夫妻,孩子在同一个班级,成绩相当。
当他们的孩子都拿着考砸了的成绩单回家,一对夫妻看到后,开始商量“要不要给孩子报个补习班”,聊完费用和老师,对话就结束了。
而另一对夫妻,妻子看到成绩单有些失望,丈夫看到后则立刻放下手中的事,坐到妻子身边“怎么啦?脸色那么难看,孩子又惹你不高兴了?”
妻子说“是啊,成绩又下降了,我心里有点烦。”
丈夫回应“别太着急,估计是我们最近太忙,对孩子学习没有很关注,回头我们多花点时间就会好起来的。走吧,今天晚上不做饭了,我们带孩子出去吃。”
妻子听后,明显开心了一些。
同样的场景,两对夫妻却是完全不同的对话方式。第一对夫妻看似就是论事,效率很高,可总觉得少了点“温情”;第二对夫妻似乎说了很多“废话”,但明显听着更舒服。为什么呢?
这是因为,在第二对夫妻的对话中,有更多的“自我暴露”。如果你用心留意,就会发现,很多“模范夫妻”,除了那些有“目的”的对话,他们还会交流这些:
1、可能是内心深处的故事,或是难以启齿的过往;
2、可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,比如中午在公司吃了什么,看到了什么有趣的短视频,下班路上拍的晚霞;
3、亦或是心里对对方的一些感觉,比如感动、惊喜、委屈、失望等。
这些东西,都被大方地放在台面上,认真地讨论。
当我们能向对方坦然地说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时,这就是“自我暴露”。
《亲密关系》一书中就曾提到:“如果两个人,不共同拥有一些相对秘密的私人信息,他们的关系就谈不上亲密。”
也有研究表明:在婚姻中感到幸福的伴侣,他们“自我暴露”的频率相对会更高。也正是这些很少对外人说起的内心世界,成了亲密关系最强有力的粘合剂。
也有研究表明:在婚姻中感到幸福的伴侣,他们“自我暴露”的频率相对会更高。也正是这些很少对外人说起的内心世界,成了亲密关系最强有力的粘合剂。
Part.01
在亲密关系里为什么总是“出口伤人”
刘擎老师曾说:所有深刻的关系,都需要一种坦诚和袒露。这可能会造成不愉快的结局,但是没有这样的冒险,你也不可能获得丰厚的友情和亲密关系。
我们在“自我暴露”时,是要冒一定风险的。而这种风险,其实就是被误解和否定。
出于自我保护,在大多数情况下,我们在遇到问题时都会选择把矛头指向别人。因为指责别人,远比剖析自己来的更快、更容易,更能规避风险。
可这也失去了表达真实自我的机会。也是导致我们“无效沟通”的原因之一。
看到这,可能会有人说:亲密关系也太难了吧!
其实并不是。
刺猬蜷起来露出满身的刺,只是它“自我保护”的本能而已。过度防御,也只是你坚硬的外壳罢了。
如果现在的你,还不习惯相信别人,不习惯自我暴露,也不要责备自己。“自我暴露”和“相信对方”都是需要练习的。
Part.02
勇敢的自我暴露前提是“可以被稳稳接住”
感情并不总是美好甜蜜,误解和争吵总是在所难免。负面情绪的出现,正反映了你不舒服的感受。这时候我们应该这样做:
首先,是在争吵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诉求;同时,接住对方抛来情绪,看清楚ta真正想表达的,给予一定理解和支持;然后,再一起讨论并做出相应调整。
如果是单纯为了避开矛盾和冲突,而不去表达,我们虽然可以获得暂时的风平浪静,可也错过了了解彼此的机会。
Part.03
最深的爱就是被“看见”
最深的爱,是被看见,被理解。而“被看见”的前提,正是不断的“自我暴露”。
你的伴侣真正喜欢什么?
TA经历过,或正在经历什么?
你们彼此内心的脆弱都有哪些?
TA介意什么,又害怕什么?
……
当我们褪下尖锐的刺,互相拥抱,才能感受到彼此最柔软的部分。
你接得住我崩溃时的情绪,我也懂你无法声张的隐秘。
这样,关系才会越来越亲密。
最后,一定别忘记: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。
如果在此之前,你们没能好好地表达,不妨从这之后,试着开始“自我暴露”。
因为,重要的不是我们目前的现状,而是我们正准备如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