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没有被父亲好好爱过的人觉得,父亲是自己一生的痛,是影响自己自我认同和亲密关系的原罪。
而那些被父亲好好爱过的人则认为,父爱是一座山,是自己安全感的来源。
被父亲好好爱过的男孩,从父亲身上学会了责任心,学会了爱人;被父亲好好爱过的女孩,则把父亲作为择偶标准。
那么,什么样的父亲,才能养出自爱、内心稳定且自信的孩子呢?
“好父亲的核心”,永远是爱的态度和能力
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发现,当一个男人有了孩子之后,突然就会变得成熟了。
这种变化,一部分是由孩子出生带来的,但本质上,还是因为这个人本身就具备健全的人格,以及爱的能力。
爱的能力,会使人在任何境遇下,都能自我反思和改变,努力成为有责任心的,更好的自我实现倾向。这种倾向,恰恰是“好父亲”的核心。
当一个人拥有爱的基础能力,便具备了自我改变的倾向,和对家庭的责任心。
即使一开始做得不够好,也会愿意做出改变,提升自己。他不会把“父亲”当作一个简单的权威角色,或是必须完成的任务。而是自己一生需要努力修炼的课题。
“父亲在位理论”等研究表明,父亲和孩子的安全感、共情力、行为方式、依恋关系、婚姻观,甚至人格形成都有重要关系。
高质量的父亲,不仅是“在家”,更要在子女的心理上“在场”,让孩子实实在在感受到父爱。
“对妻子好的丈夫”,大多会成为一个好父亲
除了爱的能力外,一个父亲能带给孩子最重要的,是他作为家庭中男性角色的模板。
因为父亲对待母亲的方式、彼此沟通的模式,会成为孩子一生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原始范本和借鉴对象。
心理学说,在家庭关系中,夫妻关系>亲子关系。
一个爱妻子、对妻子温柔的丈夫,通常也很懂得爱孩子,并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爱的能力。
对女孩来说,好的父亲是她第一个理想化的异性形象,是对亲密关系信心的基础,可以让她分辨爱,拥抱爱。
对男孩来说,好的父亲则是他一生的同性榜样,促使他努力成为这样的人。
丈夫爱妻子,除了关系融洽、家庭氛围好,更重要的是,妻子感受到的这份爱,孩子也会感受到。
妻子体会到的安全感,对人的信任感,会让她情绪更加稳定,思维更加积极正向,孩子也会因此有更平和的个性,更完善的品格。
最重要的是,拥有对他人和世界的信心。这样的人,才会更好的适应世界,处理关系中的矛盾,更有可能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。
父亲也可以不完美
从来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,也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。好的父亲也没有唯一的标准。
如果只能选一样东西作为“好父亲”的代名词,那就是“爱”,发自内心的爱。
父亲也可以是个不完美的人。
他有缺点,有自己的难处,要面对社会的期待,生活的压力。
他也会犯错,会迷失,会脆弱,会受伤。
但他总是有朴素的决心,努力成为孩子最可靠的后盾,守护孩子成年;努力善待妻子,认可她的价值,承认她的付出,并参与其中。
他会尽力培养孩子成为内心柔软的人,以对抗世间的冷酷无情。
这些仅仅是因为爱本身。
愿你有一位你心中的好父亲,也愿你成为你孩子心中的好父亲。
如果你对儿童教育以及亲子关系感到困惑和迷茫,不知从何入手,可以选择专业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专家进行咨询一一